近年来,光伏行业始终被产能过剩的阴霾笼罩着,产业链各环节全面降价,企业普遍亏损。凛冬之下,光伏企业开始合力自救。2024年12月初,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组织下,33家光伏公司正式签署自律公约,联合限产保价。参与公司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各环节核心厂商。如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均在其列。不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均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这一连串的数字,勾勒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扬起的向上曲线,见证着新质生产力逐质攀峰的卓越成效,彰显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既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如果用两个关键字来形容,内卷和关税分别代表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从2024年初特斯拉打响降价第一枪,降价内卷贯穿全年,国产厂商、合资品牌、进口品牌都加入了降价阵营。2024年堪称对国产新能源车加征关税的大年,从欧盟、巴西、土耳其到美国,纷纷挥起了关税大棒
1月15日,高盛发布最新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实现约30%的年增长率,这一增长态势将有力推动市场需求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产销量均突破1280万辆,渗透率达到40.9%。高盛指出,随着销量的稳步攀升,行业竞争的焦点正悄然发生变化。
1月15日,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25新闻发布会暨CNESA DataLink 2024年度储能数据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海生,对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展望了2025年发展趋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
2024年,国内新型储能并网项目持续“倍增式”增长,在应用场景、技术路线、单站规模、电网支撑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行业整体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应用场景方面,各类应用场景竞相建设,新能源侧和电网侧共享储能仍是增长的主体,用户侧储能从浙江、江苏、广东等传统地区快速向安徽、
当前,全球能源模式正在加速变革,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电力系统迫切需要先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来解决可再生能源接入问题,以提高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及经济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用离心压缩机具有流量
煤炭市场经过去年四季度持续下行后,1月以来短期企稳,春节前市场逐步进入假期模式,交投转淡,春节期间供需双弱,终端存煤较为充足,市场预计窄幅波动。1月供应端受春节假期扰动有限。国有大矿一般放假3天左右,停产不停销,能够有效保障市场供应。需求偏弱背景下,部分民营矿假期提前,但假期对供应整体影响情况接近往
1月16日,吉林省发改委发布《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优化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鼓励工商业用户通过配置储能、开展综合能源利用等方式降低高峰时段用电负荷、增加低谷用电量,降低用电成本。1文件明确,峰谷时段划分为:高峰时段:8:00-10:00、16:00-21:00(共7小时)。平时段:5
近日,中国国内最大的充电运营商——特来电宣布,平台累计充电量已经突破400亿度。根据特来电公布的数据,充电量突破100度用时84个月,突破200度用时19个月,突破300度用时11个月,而突破400度仅仅用时8个月。在充电量不断飞跃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步增长,以及充电